
孔子语录十则原文
1、时光匆匆流逝过,平平淡淡才是真。忍耐任由风雨过,守得云开见月明。
2、译文孔子说:“见到贤人,要向他看齐;见到不贤的人,要反省自己。”
3、翻译:财富可以修饰房屋,道德可以修饰身心,心胸宽广可以使身心舒坦,所以君子一定要做到意念诚实。
4、孔子得到了齐景公的赏识,景公欲以尼溪之田封孔子,被晏子阻止。孔子在齐闻《韶》乐,如醉如痴,三月不知肉味。
5、由,诲汝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6、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检查自己替别人办事尽心竭力了吗?和朋友交往,是否真诚?对老师所传授的知识,是否认真复习?”(孔子语录十则原文)。
7、翻译:说话一定要诚信,做事一定要坚定果断。
8、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摘孔子《论语》(聪明的人喜欢水,因为他性情活跃象水一样流动不息,仁慈的人喜欢山,因为他心地淳厚象山一样厚重。聪明的人好动,仁慈的人好静,聪明的人乐观,仁慈的人长寿。)
9、子曰:弟子,人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10、译文孔子说:“朽木无法雕琢,粪土的墙壁无法粉刷,我能拿他怎样?”
11、7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孔子语录十则原文)。
12、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13、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
14、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五十而无闻焉,斯亦不足畏也已。
15、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摘孔子《论语》(孔子没有如下四种毛病:主观臆断,绝对肯定,固执已见,自以为是。)
16、翻译:曾子说:有抱负的人不可以不胸怀宽广,意志坚定,因为他肩负着重大的使命(或责任),路途又很遥远。把实现仁的理想看作自己的使命,不也很重大吗?直到死才停止,这不也是很遥远吗?
17、子曰:“由,诲女(rǔ)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zhì)也。”(《为政》)
18、 也有学者以为作“温故及知新”解不太合适,因为按字面上解释,仅做到吸收古今知识而未有领悟心得,只像是知识的买卖者,不足以为师。所以我们就来看看“师”的意义。在论语中师字一共见于14章,其中意义与今日的老师相近者。
19、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故君子必慎其独也。
20、见贤思齐焉:贤,形容词活用作名词,可译为贤人。齐,形容词活用作动词,表示看齐。
21、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
22、士:①士不可以不弘毅:是有抱负、有作为的人
23、孔子说:也许就是仁爱待人!自己所不愿要的,不要强加到别人身上。
24、13有子曰:“信近于义,言可复也。恭近于礼,远耻辱也。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
25、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yuè)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lè)乎?人不知而不愠(yùn),不亦君子乎?”(《学而》)
26、道不同,不相为谋。——摘孔子《论语》(主张不同,不相互商量事情。)
27、子日:“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28、7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29、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30、死而后已:死了以后才罢手。形容为完成一种责任而奋斗终身。
31、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摘孔子《论语》(发愤研究学问,常常忘记吃饭,一旦有所收获便又高兴地忘记了忧愁,连自己的渐趋衰老也没有感觉到。)
32、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33、穷则思变,差则思勤!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没有比脚更长的路。
34、孔子说:“我十五岁开始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能独立做事情,四十岁能(通达事理)不被外物所迷惑,五十岁能知道哪些是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到七十岁才做事能随心所欲,不会超过规矩。”
35、 第一则是学习方法和个人修养,启发人们热爱学习,加强自律。
36、 (1)曾子:曾子姓曾名参(shēn)字子舆,生于公元前505~前436年,春秋战国间鲁国南武城(现在山东费县人),是被鲁国灭亡了的鄫国贵族的后代。曾参是孔子的得意门生,以孝子出名。据说《孝经》就是他撰写的。
37、《论语》十二章,是指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语文》(新版)为教育部组织编写的教材"部编版"教材,分为六三制七年级上册和五四制七年级上册,课本上的十二章论语,其中多为孔子的言行,一部分是孔子弟子的言行。《论语》是记载孔丘及其一部分弟子言行的语录体文集,儒家的重要经典之选自《论语译注》(杨伯峻译注,中华书局1980年版)《论语》儒家经典著作,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共20篇。
38、 等等,《论语》还有分号?是的,西汉时期的《论语》分为《鲁论》《齐论》《古论》三个版本,其中《齐论》(也就是《齐论语》)相比其他版本,多了《问王》《知道》两篇。
39、试译:孔子说:“《关雎》这套曲子,快乐而不放荡,哀愁却不伤痛。”
40、译: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尽力呢?跟朋友交往是不是真诚,诚实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过了呢?"
41、试译:有子说:“守信接近于义,说到做到。内心谦恭接近于礼,可以免受耻辱。因为它们接近礼义,还是值得推崇的。”
42、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子罕》)
43、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44、 罔(wǎng):通“惘”,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
45、试译:孔子说:“有些鬼神不是保佑自己的,你也硬去祭拜求福,那是谄媚。眼见公义受损而不挺身而出,是没勇气。”
46、翻译:品德高尚的人不会孤独,一定有志同道合的人和他做伴。
47、白话译文: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尽力呢?跟朋友交往是不是真诚,诚实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过了呢?"
48、第一则是学习方法和个人修养,启发人们热爱学习,加强自律。
49、19定公问:“君使臣,臣事君,如之何?”孔子对曰:“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
50、翻译:军队可以丧失主帅,一个人不可丧失志气。
51、翻译:庄重就不致遭受侮辱,宽厚就会得到众人的拥护,诚信就能得到别人的任用,勤敏就会提高工作效率,慈惠就能够使唤人。
52、第九则:修身做人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子罕》) 孔子说:"直到每年中最寒冷的季节,才知道松柏(bǎi)是最后落叶的。"深刻含义:人们要经受得住时间的考验,也以松柏为喻,谈人应当具备坚毅的品格! 之:这里的之是结构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变成偏正结构,不译或勉强译作“的”。 岁寒:一年中的寒冷季节,深冬 然后(古今词):然,后。意思是分开来解释的。然,这样。后,以后。 士:有抱负的人。 本段理解:本段借松柏之后凋比喻一种坚贞不屈、不随俗流、保持节操、坚韧不拔的社会现象。
53、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54、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55、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後已,不亦远乎?(《泰伯》)
56、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
57、理:调整、理顺译文的词序。大多数文言词句的词语排列次序和现代汉语是一致,但也有一些文言句式,如“孔子曰‘苛政猛于虎也’”(《捕蛇者说》),原次序译作“苛酷的统治凶狠比老虎”,这不符合现代语习惯,应把“比老虎”调整到“凶狠”之前。
58、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