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荀子怎么读
1、(1) (形声。从糸( mì),表示与线丝有关。晋声。本义:赤色帛) 同本义 (red silk)
2、xià yǐn huáng quán,yòng xīn yī yě。xiè liù guì érèráo。
3、bùfù tǐng zhě,róu shǐ zhī rán yě。gùmù shòu shéng zézhí,jīn jiùlì zélì。
4、为学术的研究起见,其目的在求了解荀子学术之全系统及其在学术史上之位置。此种读法,宜特别注重数篇——最初读《劝学篇》观其大概。次读《性恶篇》观其思想根核所在。次读《解蔽》、《正名》、《天伦》三篇,观其所衍之条理。次读《正论篇》、《非十二子篇》,观其对于异派之攻难及辩护,如是则可以了解荀子之哲学及其教育。次读《富国》、《君道》、《王制》三篇,则可以了解荀子之zz学及其政术。更次则《荣辱》、《非相》两篇,间有极精之语,但不名—类,宜撷取为补助。以上诸篇,极须精读。余篇涉览足矣。
5、荀卿憎恶乱世的黑暗zz,亡国昏乱的君主接连不断地出现,他们不通晓常理正道却被装神弄鬼的巫祝所迷惑,信奉求神赐福去灾,庸俗鄙陋的儒生拘泥于琐碎礼节,再加上庄周等人狡猾多辩,败坏风俗,于是推究儒家、墨家、道家活动的成功和失败,编次著述了几万字的文章便辞世了。死后就葬在兰陵。
6、君子为学,听在耳里,记在心上,体现在仪表举止上,表现在一举一动间。即使是极细小的一言一行,都可以作为别人学习的榜样。
7、君子之学也,以美其身;小人之学也,以为禽犊。——《劝学》
8、(2) 同本义 (bright;luminous)
9、主张:老子思想主张“无为”,老子主张“不尚贤”、“使民无知、无欲”,设想要人们回到一种无矛盾的“无为”境界。老子崇尚“无为”,主张顺其自然,合乎天理,否定有神论。
10、dēng gāo ér zhāo,bì fēi jiā cháng yě,ér jiàn zhě yuǎn。
11、简介:墨子(生卒年不详) ,名翟(dí),东周春秋末期战国初期宋国人 ,一说鲁阳人,一说滕国人 。墨子是宋国贵族目夷的后代,生前担任宋国大夫。他是墨家学派的创始人,也是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科学家、军事家。
12、君子居必择乡,游必就士,所以防邪僻而近中正也。——《劝学》
13、(5) 又如:皓腕(素腕,指女子洁白的手腕);皓皓(洁白的样子;光明的样子);皓手(洁白的手);皓然(洁白的样子);皓齿明眸(洁白的牙齿,明亮的眼睛)。
14、无冥冥之志者,无昭昭之明;无惛惛之事者,无赫赫之功。
15、在战国末期,凡有血性,皆有争心的大争之世。性善论没多少市场,性恶论也是儒家因时代不同,而进行的部分演化和延伸。
16、最后,我想指出的是,今日阅读《荀子》,我们固然要心怀同情与敬意,但是,我们也应该在与《荀子》的阅读与对话中,保持反省与质疑的态度。没有批判的阅读,其所成者只能是抱残守缺,或食古不化。与《荀子》“保持距离”,便是为理性的批判与反省空出地盘。例如,我们强调《荀子》一书的问题意识和中心主题在于如何在一个崩解离乱的世界中重建“正理平治”的zz秩序,所以,荀子汲汲于“以先王之制为法”,凡言凡事,不合先王之道,即为奸言奸事,皆在打击之列,至是而开以政摄教、以言获罪之流弊。荀子所描绘的先王之治的世界固然美轮美奂,但其背后却是以恐怖和绞刑架为后盾的。假如我们不能看到这一点,那么,我们对《荀子》的阅读便不能连接历史,参与现实,通向未来。
17、荀的释义:荀是古代汉族传说中的一种香草,现在常用于姓氏。
18、比喻仗势欺人的走狗。史记.卷一二酷吏传.张汤传:「是以汤虽文深意忌不专平,然得此声誉,而刻深吏多为爪牙用者,依於文学之士。」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十二:「一日得了刺史之职,就有许多人来钻刺投靠他,做使令的,少不得官不威、爪牙威。」
19、荀子的文章,和其他先秦诸子的哲理散文一样,也是独具风格的。它既不像《老子》那样,用正反相成、矛盾统一的辩证法思想贯穿始终。也不像《墨子》那样,用严密、周详的形式逻辑进行推理;既不像《庄子》那样,海阔天空、神思飞越,富有浪漫主义色彩。
20、===============================
21、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劝学》
22、 真是幸运极了,用歌唱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吧。
23、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劝学》
24、故君子居必择乡,游必就士,所以防邪僻而近中正也。
25、又次,阅读《荀子》也需要注意到荀子作为先秦儒家的总结者或集大成者所表现出来的思想特点。应该说,在中国儒学史上,真正称得上“总结式”大儒的人其实并不多,而荀子应当是其中的一个。所谓“总结式”大儒,其思想必有明通之识见,有出入百家而又平章百家的气度和气概。事实上,历史发展到荀子,先秦时期有关“古今”“礼法”之争,“王霸”“义利”之辩,“天人”“名实”之论等,皆已经到了一个总结的阶段,而荀子显然恰如其分地承担了此一任务,并对此作了认真的总结。所以,今天我们阅读《荀子》,也应当有与荀子当年相应的心态,那便是批判与吸收。
26、只顾眼前,得过且过。敷衍了事;马虎。不正当的(多指男女关系)。为了眼前的利益,做出违背本心、违背道德、违背律法的事。
27、不登上高山,就不知道天有多高;不亲临深涧,就不知道地有多厚。这与开头所说的“学不可以已”是一致的。学无止境,只有看到前人丰厚的知识成果,方才知道自己的浅薄与不足。因此要不断学习。
28、比喻勇士。诗经.小雅.祈父:「祈父!予,王之爪牙!」喻世明言.卷吴保安弃家赎友:「李都督虽然骁勇,奈英雄无用武之地,手下爪牙看看将尽!」
29、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30、jun1 zi3 yue1: xue2 bu2 ke3 yi3 yi qing qu3 zhi1 yu1 lan2, er2 qing1 yu2 lan bing1, shui3 wei2 zhi1, er2 han2 yu2 shui
31、jī tǔ chéng shān,fēng yǔ xìng yān,jīshuǐ chéng yuān,jiāo lóng shēng yān。
32、凡欲彻底了解一家学说,较好标举若干问题为纲领,将全书中关涉此问题之语句,悉数钞录,比较钩稽以求其真意之所存。例如《荀子》之所谓性伪,所谓积,所谓习与化,所谓名,所谓礼,所谓蔽……等等皆其主要问题也,各篇皆有论及,类钞而比观之,始能得其全豹。
33、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34、主张:顺其自然,不求名、不求利,淡视生死。
35、númǎshí jià,gōng zài bú shě。qièér shě zhī,xiǔ mùbú zhé,qièér bùshě,jīn shí kě lòu。
36、——《荀子·礼论》子墨衰致, 梁弘御戎, 莱驹为右。
37、4 他跑遍租界的各处,观察了帝国主义爪牙的色厉内荏的窘态。
38、fēi shéshàn zhī xué wú kějì tuō zhě,yòng xīn zào yě。
39、yǐnwúzhǎo yá zhī lì,jīn gǔ zhī qiáng,shàng shí āi tǔ。
40、——《荀子·劝学》 (曹操 原诗)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41、(形声。从艸,旬声。本义:传说中的草名),古代传说中的一种草。如:荀草(传说中的香草。据说服之可以美容色)
42、有五六老叟,庞眉皓发。——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刘庞传》。
43、主张:孟子主张民贵君轻;孟子主张性善论;孟子主张反对不义的战争。
44、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45、这一切构成了荀子文章的特色。有人曾将《荀子》一书概括为“学者之文”,这是十分恰当的评论。
46、 荀子对儒家思想有所发展,在人性问题上,提倡性恶论,主张人性有恶,否认天赋的道德观念,强调后天环境和教育对人的影响。其学说常被后人拿来跟孟子的性善论比较,荀子对重新整理儒家典籍也有相当显著的贡献。
47、wú cháng zhōng rìérsī,yǐbùrúxūyúzhī suǒ xuéy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