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响彻云霄
1、语法:主谓式;作谓语、定语、补语;形容声音响亮扩展资料近义词:(响彻云霄)。
2、(拼音)(mēnshēngbùxiǎng)
3、无数天地元气全部灌入这间小屋里,天空中隐隐有雷光闪烁,嗡鸣声回绝不断,响彻云霄。
4、 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七十五周年之际,达州日报社特邀文史专家朱全森撰文、达川区档案馆工作人员王源梓配图,图文并茂地讲述达州人民抗战往事。其中一些图片是首次在达州媒体上公开刊载,甚为珍贵。
5、马占山在“七”事变后,重上抗日前线,坚持武装抗日。1950年11月29日,马占山病逝于北京寓所,终年65岁,被世人称作“抗日英雄”。
6、释义:意思是形容歌声嘹亮,高入云霄,连浮动着的云彩也被止住了。
7、该片以盲童和父亲、爷爷一家三口的故事为切入点,多层次地表现出“即使翅膀断了,心也要飞翔”的向上精神。残疾人完全有志向、有能力为社会做出贡献。
8、声音响彻云霄,把窗边的小鸟都给吓跑了,羽彦也被吵醒,怎么了,十二点而已,最近这么累...
9、响遏行云 (xiǎngèxíngyún)形容歌声嘹亮,直上天空,把浮动的云彩都挡住了。遏(è):阻止。
10、彭德怀(1898年10月24日--1974年11月2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军事家。原名彭清宗,字怀归,号得华。百团大战期间,彭德怀在华北指挥实施百团大战,对正太、同蒲、平汉铁路等重要交通线进行大规模破袭战,前后历时3个多月,进行大小战斗1800余次,毙伤俘日伪军4万余人,增强了全国人民争取抗战胜利的信心。
11、笛之清脆悠扬、萧之呜咽幽怨,成为中国民族吹奏乐器的典型代表。而在笛萧之外,还有两种乐器以截然不同的气质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笙与唢呐。其中,笙乃是和声乐器的代表,色泽明亮,音质柔润,常在乐队中扮演着“溶合剂”的角色,而唢呐则极具穿透力与爆发力,以高亢嘹亮的曲调发出最接近土地的声音。
12、小添偷偷沿着窗帘后面悄无声息地潜到阳台上。
13、出处: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86回“这一笛儿,真吹得响彻云霄。”
14、吉鸿昌像(来自《中国共产d人英烈肖像作品集》)
15、今天,让我们一起来重温抗日英雄的英勇事迹,缅怀那些在山河破碎、国难当头,以身赴义、舍命报国,为保家国,浴血奋战、团结抗日,以忠诚之志、血肉之躯捍卫了国家尊严与民族独立的无数先烈!
16、吉鸿昌(1895--1934),字世原名吉恒立,抗日英雄,爱国将领,河南省扶沟人。1913年秋天,不满18岁的吉鸿昌弃学从戎,投入冯玉祥部当兵。因骁勇善战,屡立战功,从士兵递升至军长,1931年9月21日,矢志抗日的吉鸿昌将军被蒋介石逼迫下野,到国外“考察实业”,期间曾在胸前佩戴一块木牌上,写着“我是中国人”五个醒目的大字,并利用记者的采访,以事实揭露了日本侵略中国的种种罪行。次年,加入中国共产d。
17、出处:《列子·汤问》“抚节悲歌,声振林术,响遏行云。”
18、观众的加油声响彻云霄,让比赛更增添紧张的气氛。
19、音乐创作中不乏以文学构思为灵感启发的作品,开场曲目《望夫云的传说》就取材于云南大理地区的民间传说,讲述了一段凄美的爱情故事。笙与乐队交相辉映,展开一幅色彩斑斓的民族歌舞画卷。翁镇发先生高超的演奏技艺令人赞叹,他灵活的运指和稳定的气息将乐曲中的情绪转变表现得淋漓尽致,也展现出笙的艺术魅力。
20、五月初五赛龙舟,比赛过程中声音震耳欲聋、响彻云霄。
21、展映活动在让厦门观众一饱眼福的同时,也希望能够通过这些青少年类型的电影佳作展现中国当代青少年积极向上、朝气蓬勃的精神面貌,培养青少年对电影艺术的兴趣和爱好,引导青少年追求健康向上的生活态度和时尚多元的生活方式,提升青少年的综合素质,推动厦门青少年文化建设,促进厦门青少年电影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22、唢呐与乐队《梁山随想》与《望夫云的传说》来自同一位作曲家,而与刻画爱情传说所不同的是,《梁山随想》引用了《一枝花》的曲调,用唢呐的苍凉与火辣演绎出悲壮豪爽的水浒气魄。不得不说,唢呐确有一种直抵人心的力量,让人不由自主地跟随它的起伏跌宕去体会百转千回的心思,去感受人世沧桑。
23、意思是:形容周围环境非常安静,一点声响都没有。
24、遐:远;迩:近。形容名声很大,远近都知道。
25、传承与创新是中国民乐发展的永久性话题。改编自现代京剧《智取威虎山》的唢呐曲《气冲霄汉》可谓是全场观众反应最为热烈的一首作品。当锣鼓声起,京胡弦动,唢呐形象的拟人声效瞬间带动起台下观众的记忆,“穿林海,跨雪原,气冲霄汉”,经典的唱段再次涌上心头。
26、(2)空袭警报:在将要或已经遭受空袭时鸣响,鸣6秒,停6秒,反复15遍为一个周期,时间为3分钟;
27、球场上人声鼎沸,每个人都在为自己的队伍加油。
28、(引证)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86回:“这一笛儿,真吹得响彻云霄,鸾翔凤舞,楼下千千万万的人,都定睛侧耳,寂然无声。”
29、吼声响彻云霄,整个大陆都仿佛都在他们步伐中颤抖。
30、(近义词)一声不吭、默不作声、不声不响、一声不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