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道家清心诀
1、西安八仙宫“财神殿、药王殿易建工程募集善款捐款中
2、道家无为,又曰无不为,其实易行,其辞难知。其术以虚无为本,以因循为用。无成埶,无常形,故能究万物之情。不为物先,不为物后,故能为万物主。
3、志卸縻于趋舍,则五脏滔荡而不安。嗜欲连绵于外,心脏壅塞于内,曼衍于荒淫之波,留连于是非之境,而不败德伤生者,盖亦寡矣,以劳形而伤神也。”
4、老君曰:大道无形,生育天地,道家静心咒。大道无情,运行日月。大道无名,长养万物。吾不知其名强名曰:「道」。夫道者有清有浊,有动有静。天清地浊,天动地静,男清女浊,男动女静。降本流末,而生万物。
5、道教修炼中的“财、法、地、侣” 记实|龙门洞古道观
6、老君曰:上士无争,下士好争;上德不德,下德执德。执著之者,不名道德。众生所以不得真道者,为有妄心。既有妄心,即惊其神;既惊其神,即著万物;既著万物,即生贪求;即生贪求,即是烦恼。烦恼妄想,忧苦身心。但遭浊辱。流浪生死,常沉苦海,永失真道。真常之道,悟者自得,得悟道者,常清静矣。
7、外练“精、骨、皮”内练一口气!武当无为子首次展示外家功夫钻子手
8、道家以黄帝、伊尹、太公、辛甲、鬻子、老子、文子、列子、庄子、管子、鹖冠子等等为主要代表,主张"无为、璞朴、与时迁移,应物变化,"等等。
9、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密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
10、尤其重要的是,道家虽有经典著作,可思想并不圈囿(quānyòu)于著作之中。道家思想的形成是以总结、发展、著典籍为主要路径,每一次思想的跳跃都经历了极其长时间的众人积累,这也再一次的凸显了道家的生命力。
11、人之所好,不过有、得、是、居上、乐。而道家不载于此,以自然而为,仅得大有,大得,大是,大乐。“人皆知持物之乐而不知不持物之乐。”正是说明了道家追求自然的目的。而自然的极致,则似婴儿,无识无是,不受物性。可谓之自然之至。能做到这个境界,道家叫做至人。
12、老君曰:大道无形,生育天地,道家静心咒。大道无情,运行日月。大道无名,长养万物。吾不知其名强名曰:「道」。夫道者有清有浊,有动有静。天清地浊,天动地静,男清女浊,男动女静。降本流末,而生万物。
13、这就是中国与西洋的差异,西洋哲学注重思考,思考如何达成的具体步骤,而中国哲学则注重于“悟”,放空思考而回归到原本的反应上去。
14、若心有不宁、不安、不静、不清等多欲扰心之时,定念此诀,必觉清风徐来、心神安宁。
15、道教--全真南宗五祖 道教的养生思想:摄生有法
16、八仙庵or八仙宫?揭秘西安八仙宫的历史渊源
17、常能遣其欲,而心自静,澄其心而神自清。自然六欲不生,三毒消灭。所以不能者,为心未澄,欲未遣也。能遣之者,内观其心,心无其心;外观其形,形无其形;远观其物,物无其物。三者既悟,唯见於空;观空亦空,空无所空;所空既无,无无亦无;无无既无,湛然常寂;寂无所寂,欲岂能生?欲既不生,即是真静。真常应物,真常得性;常应常静,常清静矣。如此清静,渐入真道;既入真道,名为得道,虽名得道,实无所得;为化众生,名为得道;能悟之者,可传圣道。
18、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
19、古载|龙的九子各有不同 『道』的核心教理
20、道家无为,又曰无不为,其实易行,其辞难知。其术以虚无为本,以因循为用。无成埶,无常形,故能究万物之情。不为物先,不为物后,故能为万物主。
21、静心咒(道家):冰寒千古,万物尤静,心宜气静,望我独神,心神合气宜相随,相间若余,万变不惊,无痴无嗔,无欲无求,无舍无弃,无为无我。
22、志卸縻于趋舍,则五脏滔荡而不安。嗜欲连绵于外,心脏壅塞于内,曼衍于荒淫之波,留连于是非之境,而不败德伤生者,盖亦寡矣,以劳形而伤神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