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描写传统节日的古诗20首
1、译文:独自远离家乡难免总有一点凄凉,每到重阳佳节倍加思念远方的亲人。远远想到兄弟们身佩茱萸登上高处,也会因为少我一人而生遗憾之情。
2、.中秋节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水调歌头》
3、《寒食》(唐)韩翃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4、《长安寒食》邵谒:但看平地游,亦见摧辀死。
5、竞渡深悲千载冤,忠魂一去讵能还。国亡身殒今何有,只留离骚在世间。(描写传统节日的古诗20首)。
6、杜牧《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7、花朝节,纪念百花的生日,是中国传统的民俗活动之在东北、华东、华北、中南等地较为流行,一般在农历二月份举行。清代诗人蔡云的《咏花朝》,“百花生日是良辰,未到花朝一半春。万紫千红披锦绣,尚劳点缀贺花神”,体现了古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崇拜。
8、中秋节始于唐朝初年,盛行于宋朝,至明清时,已成为与春节齐名的中国主要节日之一。受中华文化的影响,中秋节也是东亚和东南亚一些国家尤其是当地的华人华侨的传统节日。
9、冬至,又称“冬节”、“贺冬”,华夏二十四节气之八大天象类节气之与夏至相对。冬至在太阳到达黄经270°时开始,时于每年公历12月22日左右。据传,冬至在历史上的周代是新年元旦,曾经是个很热闹的日子。
10、春节是指汉字文化圈传统上的农历新年,俗称“年节”,传统名称为新年、大年、新岁,但口头上又称度岁、庆新岁、过年,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佳节。
11、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12、春节是指汉字文化圈传统上的农历新年,俗称“年节”,传统名称为新年、大年、新岁,但口头上又称度岁、庆新岁、过年,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佳节。
13、 张耒《和端午》端午节是在每年农历五月初最初人们会在这一天以龙舟竞渡的形式来祭祀龙祖,后来因为战国时期楚国著名zz家、诗人屈原,在这一天跳入汨罗江自尽身亡,以死明志,人们就将这一天作为纪念屈原的节日。“竞渡深悲千载冤,忠魂一去讵能还。国亡身殒今何有,只留离骚在世间”,北宋诗人张耒这首《和端午》,即是在端午节表达对屈原的哀悼。
14、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到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15、元宵节俗的形成有一个较长的过程,据一般的资料与民俗传说,正月十五在西汉已经受到重视,汉武帝正月上辛夜在甘泉宫祭祀"太一"的活动,被后人视作正月十五祭祀天神的先声。不过,正月十五元宵节真正作为民俗节日是在汉魏之后。
16、长板桥,即原先的玩月桥。近年来,南京夫子庙已重新修葺,恢复明清年间的一些亭阁,疏浚河道,待到中秋佳节时,就可结伴同来领略此地的玩月佳趣了。
17、端午节起源于中国,最初为古代百越地区(长江中下游及以南一带)崇拜龙图腾的部族举行图腾祭祀的节日,百越之地春秋之前有在农历五月初五以龙舟竞渡形式举行部落图腾祭祀的习俗。
18、《途中寒食》宋之问:马上逢寒食,途中属暮春。可怜江浦望,不见洛桥人。北极怀明主,南溟作逐臣。故园肠断处,日夜柳条新。
19、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青玉案·元夕》(元宵)
20、相关的诗词还有很多,这些只是其中的几首,不知道够不够~~
21、未会牵牛意若何,须邀织女弄金梭。年年乞与人间巧,不道人间巧已多。
22、《洞仙歌·泗州中秋作》晁补之:永夜闲阶卧桂影。
23、关于七夕节的诗 秋夕 唐代-杜牧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24、《九日寄岑参》杜甫:岑生多新诗,性亦嗜醇酎。
25、因为此日活动的主要参与者是少女,而节日活动的内容又是以乞巧为主,所以人们称这天为“乞巧节”或“少女节”、“女儿节”。2006年5月20日,七夕被中国国务院列入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6、屈氏已沉死,楚人哀不容。何尝奈谗谤,徒欲却蛟龙。未泯生前恨,而追没后踪。沅湘碧潭水,应自照千峰。
27、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英少一人
28、译文:五月初五那一天是端午节,你送我一枝艾草。故人看不见,新结交的知己又在万里之外的遥远之地。 往日能够为国尽忠的人,现在已经白发苍苍。我想要从屈原那里得到希望,岂料三湘相隔又如此遥之可及。
29、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30、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31、中秋节,每年的农历十五日,中秋节始于唐初,盛行于宋代。到明清时期,它已成为与春节同名的中国传统节日之一。自远古以来,就有习俗,例如祭月,赏月,拜月,吃月饼,观赏桂花和喝桂花酒。
32、《寒食》赵鼎:寂寂柴门村落里,也教插柳记年华。
33、《他乡七夕》孟浩然:谁忍窥河汉,迢迢问斗牛。
34、后因战国时期的楚国(今湖北)诗人屈原在该日抱石跳汨罗江自尽,统治者为树立忠君爱国标签将端午作为纪念屈原的节日;部分地区也有纪念伍子胥、曹娥等说法。 端午节与春节、清明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汉族的四大传统节日。
35、今日云骈渡鹊桥,应非脉脉与迢迢。家人竟喜开妆镜,月下穿针拜九宵。
36、 王安石《元日》 元日,即农历正月初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春节,这个节日意味着辞旧迎新,自古以来都是最盛大的一个传统节日,王安石这首《元日》可以说是描写春节最经典的一首古诗词。“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传说古代有一只叫做“年”的怪兽,每隔一段固定的时间就会到人类聚集地骚扰人类,之后人们就把间隔的这段时间称为“一年”。因为怪兽年害怕红色和响声,人们就用爆竹、春联等来驱魔辟邪,长此以往,就形成了一种习俗。王安石这首诗中的爆竹声声、欢饮屠苏酒、更换桃符,都是春节的代表习俗。
37、《十五夜观灯》卢照邻:锦里开芳宴,兰红艳早年。缛彩遥分地,繁光远缀天。接汉疑星落,依楼似月悬。别有千金笑,来映九枝前。
38、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39、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佳人相见一千年。
40、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41、杜牧《清明》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42、每年农历正月这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元宵节主要包括一系列传统的民间活动,例如赏花,吃饺子,猜灯谜和放烟花。
43、中国古俗中,上元节(天官节)﹑中元节(地官节、盂兰盆节)﹑下元节(水官节)合称三元。
44、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清明》
45、中秋佳节,人们最主要的活动是赏月和吃月饼了。
46、元宵节习俗自古以来就以热烈喜庆的观灯习俗为主。传统习俗出门赏月、燃灯放焰、喜猜灯谜、共吃元宵、拉兔子灯等。此外,不少地方元宵节还增加了耍龙灯、耍狮子、踩高跷、划旱船、扭秧歌、打太平鼓等传统民俗表演。